m6米乐平台注册洛阳印发数字政府建设三年方案:将升级“洛快办”、打

发布日期:2024-10-14 09:43:43     来源: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作者:m6米乐手机网页版登录

  12月18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印发《洛阳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初步实现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统筹运营,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工作框架基本建立,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模式落地运转,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及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等市级共性支撑能力平台开始实施建设。

  2024年全面实现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统筹运营,节省信息化建设运维资金30%以上;非涉密信息系统上云应上尽上;非涉密专网整合率达到95%,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率超过90%。建设城市中枢平台,围绕多跨协同抓融合、重点产业抓实效、标志性成果抓突破,加强系统集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成效显著提高,政府运行“一网协同”体系基本形成。

  2025年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协调和整体协同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数字化履职、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全面形成,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社会实现协同发展,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公平普惠、开放透明、安全可控的数字政府洛阳样板全面建成,政务服务水平、市域治理能力、政府运行效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和营商环境相关指标进入中西部地级市前列。

  1.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建设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物联网中台、区块链中台于一体的全市数字基础底座,实现数据有效汇聚、治理和共享。通过建设数据湖仓、数据汇聚治理、基础工具平台等功能模块,为全市智慧应用提供开发集成、人工智能、数据交换、运行管理等基础支撑能力。

  2.强化共性应用支撑,推动共建共享共用。梳理各部门、各领域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共性需求,推动重点共性应用系统市级统建、县区共享。集约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电子档案、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服务等共性支撑系统,全面开放公共通用服务接口。

  3.构建政务“一张网”,加快网络汇聚共管。推动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扩容升级和链路优化,全面实施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IPv6+)改造,实现市、县两级互联网出口统一管控。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加快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融合,各地、各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改建业务专网,逐步实现非涉密政务网络的统一管理、统一资费、统一运维、统一服务。

  4.建强政务“一朵云”,提升平台承载能力。统筹整合现有政务云资源,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云边协同的全市一体化政务云体系。建设多云纳管工作平台,实现全市云资源统筹调度、按需扩展。动态调整政务云服务目录,建立政务云服务提供方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云资源使用效率核查和动态调优,实现云资源的统一申请、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统一监测。

  5.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视频汇聚融合。立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建设智慧洛阳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结合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全面加快雪亮、应急、农业、水利、等不同业务维度视频、算法能力的深度融合,支撑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6.建设城市运营中心,服务城市协同治理。聚焦城市治理堵点,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整合应急、环保、文旅、卫健、、交通等资源,建立城市运营体征指标体系,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建设基于城市运行监测、联动协同、事件管理、效能评估四位一体的城市运营调度管理平台,实现“一屏观、一网管”,为应急调度、决策辅助、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平台支撑。

  7.推进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建设,丰富办文、办会、办事等政务应用,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政务运行“一网协同”综合性办公枢纽。依托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优化公文运转、联合会签等工作流程,实现“无纸化”传递、“移动”办公。推行机关内部“一件事”联办,实现高频事项线上集成化“零跑动”办理,提升行政效能。

  8.推动网站集约建设,做好信息公开管理。以全市网站集约化平台为中心,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覆盖党委群团、市政府部门和县区政府网站的集约化政府网站群,实现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资源调用、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安全防护和统一运维监管。

  9.加快“一网通办”覆盖,完善政务服务体系。依托市政务服务平台,提升“一网通办”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全面应用市统一受理平台,推动部门相关业务办理系统整合并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联通,推动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实体大厅、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指尖即办”“全时可办”。

  10.升级“洛快办”APP,加快便民应用汇聚。统筹全市便民服务移动端建设,全面升级“洛快办”APP,整合各部门、各行业面向公众服务的各类APP、小程序和公众号,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向“洛快办”汇聚,实现高频事项“应上尽上”“掌上可办”,打造全市便民服务移动端官方总应用。

  11.建设基层表单系统,赋能基层减负增效。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围绕基层日常上报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建设基层智能填报系统,通过多表合一、快速取数、共享复用、智能汇总,让报表“做减法”,解决基层数据“共享难”“重复录”“多头报”等问题。

  12.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推动政策精准惠企。建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分类梳理和动态管理财税、金融、科创、产业、人才等惠企政策,结合企业分类“画像”,实现涉企政策统一发布、智能匹配、秒批秒兑、免申即享,推动开展涉企政策评估,提升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和便享度。

  13.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评标交易行为。对现有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升级,增加数字见证、数据统计分析、智能辅助评标、专家语言行为活动轨迹记录功能。完善技术框架,构建数字见证机制,保障交易记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通过智能化提升,规范交易行为,促进市场公开、公平、公正。

  14.拓展企业开办一件事,全力提升营商环境。以企业开办一件事服务平台和市政务服务网为基础,扩展食品生产、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生产、医疗器械经营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次登录,全业务通办”,缩短办证时长及环节、减少办证材料,为企业提供涉企全生命周期,主动式、伴随式、融合式服务。

  15.建设经济监测平台,服务经济运行调控。围绕投资、消费、就业、税收、财政、金融、能源、物流等重点经济领域,整合联通经济运行监测相关平台,开展关键经济数据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多跨场景式应用。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监测预警,支撑经济运行监测调节,实时监测市、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加强经济运行全周期数据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研判。

  16.加快智慧停车建设,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智慧停车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停车设施、支付、数据的统一管理,逐步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通过运营统计、实时监管、停车场管理、收费管理等功能,实现公共停车资源的统一管理、高效利用,全面提高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17.大力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医疗领域融合提升。完善洛阳市公共卫生大数据系统,加快公共卫生数据集享,推进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一码通”推动跨医疗机构数据互通。推进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集成掌上医院、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链医疗运营体系。

  18.升级改造智慧,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动城市管理重点领域数据共享,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聚焦城市管理工作难点,建设和整合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子系统,建立城市管理动态监测、量化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预警服务体系,通过跨部门、跨层级、度、场景式的“一张图”统计概览和“一站式”调度应用,进一步深化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19.加快智慧消防平台建设,提升“平、战”综合能力。建设消防智能接处警指挥平台,打造应急救援核心数据及指挥要素高度融合的城市指挥“救援一张图”,拓展移动作战指挥终端交互功能,直观实时汇聚灾害现场各类图像资源及感知装备,提供可视化、精准化、数据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消防物资、人员、装备“平”管理水平,强化调度指挥综合能力。

  20.建设智慧后勤平台,推动机关降本增效。建设以“智慧大院”为依托的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工作场景数字化、智能化。通过信息化手段统筹人、车、房、卡、钱、食、事、能等重点机关事务事项,构建入口统一、用户整合、业务融合、数据共享、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办事便捷度和获得感。

  21.建设智慧交管平台,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交通运行动态和进出境客运量的分析和预测,增强对全市交通运输整体运行情况的宏观掌握、实时调度能力。完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引入新型智慧交通信号、监控、卡口、智能运维等设备,实现交通违法行为感知。

  22.加强智慧气象建设,服务城市应急调度。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增强极端恶劣条件下应急救援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和灾害事故物联感知网络,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智能监测能力。建设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研判、临近预警能力,通过交通气象实时和预报信息,结合城市运营多跨场景应用,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服务能力。

  23.加快住建项目统筹,推进住建综合平台建设。推进住建政务平台集约化建设,集成涵盖电子行政审批、工地扬尘监测、智慧工地监管、建设消防审查验收、施工劳务监管、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管、危险源监测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住建综合性平台,加强省级数据回流和内部数据治理共享,服务住建全过程管理,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业务工作平台,提升数字化住建服务能力。

  24.推动智慧水利建设,构建一体化水利资源中心。推进智慧水利二期建设,接入已有地面站点,新建和补充完善800余处水库、闸阀、山洪沟、淤地坝、橡胶坝等雨水情视频一体的监测站、水位站和流量站,利用立体卫星数据构建三维电子沙盘,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管理等应用,建立模拟计算和可视化展示,在极端天气和灾害面前提供科学依据。

  25.拓展提升智慧交通,服务民生安全保障。统筹建设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路面执法检查指挥系统和入企检查智慧系统,提升线上执法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统一高效、精准可控的智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系,提升安全保障服务能力。完善环境智慧感知和智能预警,为道路安全监测、灾害天气预警管控提供智慧化支撑,服务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

  26.建强文旅服务平台,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全面加强文旅文创方面数据、平台的共享、共建、共用,深度开展文旅应用融合和场景创新。依托现有文旅消费平台,逐步整合各个景区、设施、产品信息,融合景区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铺资源,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式线上服务体系,提升沉浸式文旅体验,推动服务升级。进一步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游览体系建设,提升文旅体验、加强宣传推广。

  27.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移动端+终端的社区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资源库,实现“一表式”基层信息采集与动态更新,提供水电气暖等公共便民在线服务和家政服务、上门维修、生活采购配送等个性化增值在线服务,通过平台连接居民、社区、政府,完善入户最后一公里服务体系。

  28.加快智慧乡村建。


m6米乐平台注册


上一篇:明确权责为基层减负松绑
下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